
.jpg)
生命的故事
记录着净愿的活动与病人的故事,不管是临终或康复中的病人,都有他们感人的 故事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。透过阅读他们的故事,给予他们深深的祝福与鼓励。
20210409
阿花的世界
文:欧嘉慧
阿花,66岁,于去年年中被好心人发现晕倒在马路旁而送去医院。阿花被确诊患有脑中风导致无法自理,在入住医院期间无法联络上其家人,后来经福利部的介绍来到净愿慈怀之家。
阿花来到净愿时,时常因血压飙高而引起脸部和身体抽筋,进进出出医院已有两次左右。直到去年年尾,医生说“她有太多病痛,器官已开始衰竭,无法再做任何的治疗,只能靠吃药来舒缓疼痛而已。”
阿花初见我时,就问我叫什么名字,我自我介绍后,她就时常喊我的名字,每天有事没事都叫“嘉慧,嘉慧….”。由于阿花是一名佛教徒,我就对她说,“我是凡夫,你喊我的名字没有功德,你要唸观音菩萨或阿弥陀佛才有功德”。
阿花却说“我叫你是因为我要你帮我做东西”。她有时吩咐我拿温水,不到一分钟又吩咐我泡一杯饮料给她,过后又要求吃面、吃水果等。。她睡的床是手摇式病床,吃完喝完后,要用手摇升降到她舒服的姿势。连续几天以这方式服侍她后,我就对阿花说,“你每天要我这样走来走去,我有点起烦恼了。” 结果阿花给我的回应是“你能走来走去就好了,你认为像我这样躺在床上,哪里都不能去,这样好吗?你要感恩你还可以走。”我被她这样一训,真的让我哭笑不得,也生不了她的气。
记得有一次我在喂它吃粥的时候,她吃到把头歪了一边,一看到常妙法师来关怀她,她马上端正而坐,双手合掌,很恭敬地对法师说:“阿弥陀佛”。我看到傻眼,心想:“你也太有双重标准了吧!”,但看到她对三宝起恭敬心,还是值得赞叹的。
她甚至还曾说:“这里对她最好的人是萧师兄。”我就回复她说:“我正在喂你吃东西,为什么你没有讲我对你好呢?”她就笑着回答:“你也很好,但是你就是爱捉弄我”。我也回她:“我要你动一动你的脑筋,看你有什么反应啊,我是用心良苦的。”我的回答使她哈哈大笑,让我觉得她也很喜欢捉弄我。
又记得有一次,阿花告诉我说,昨晚阿弥陀佛来找她,我就好奇地问她说: “为什么你不随阿弥陀佛去西方?”她就回答说:“阿弥陀佛没有叫我去,如果有叫我去就好了。”我继续问他:“那么阿弥陀佛来找你做什么?”她却说:“阿弥陀佛就在站在我旁边不断地唸阿弥陀佛啊。”接着她就问我说:“你觉得做人痛苦吗?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?” 我差点被她这问题问倒了,我唯有简单地回应:“我还有很多事情还没做,我还不能去先。”
有一天早上,阿花看到我时,就问道:“你到底是谁?为什么会在这里?”这时,我看了看她很慌张的眼神,就回答她说:“阿花,你好,我是嘉慧,是新来的志工,很高兴认识你…...。”阿花的记忆力已开始衰退且意识有时还不清楚。有时会叫我去“楼下”叫她的朋友还钱给她;有时会邀请我一起去参加她朋友的喜宴;有时会告诉我站在我对面这位是谁(其实并没有人在哪里)…..。
阿花不仅是意识的问题,身上的褥疮从一两处,慢慢地扩散到十多粒在她的头部、背部、肚子和手脚等。她虽然有吃止痛药,但长期服用,免疫系统已减弱,对她已没什么帮助了。她差不多每个晚上都喊救命,导致其他的病人都无法入睡,有些病人因不了解而骂她。我们带她去看医生,医生也只增加止痛药的数量而已。
阿花受尽了这病苦的折磨,在她离开我们的前三天,她拒绝吃喝,连她平时最爱吃的烧肉、猪肠粉等,都不想吃了。我们知道她不想再这样痛苦下去,唯有尊重她的决定。那三天,她就是十指紧扣,眼睛瞪着前面,不断地喊“阿妈,阿妈”。
那天晚上,接到阿花往生的讯息,我的确有伤心难过,但想到她身体的病苦非常人所能忍受的,就唯有祝福,心理不断地念“南无观世音菩萨”圣号,愿阿花能往生到无有痛苦的极乐世界。
20210619
心灵沟通
文:欧嘉慧
Aunty Loi,69岁,育有两名儿子,大儿子是聋哑人士,视力模糊,目前在按摩院工作。小儿子到国外将近10年,已失去联络。于2020年,她因无法缴付房租而被赶出门,经邻居的协助下,联系到慈济的志工解决了住宿的问题。
于今年年初,她被同事发现晕倒在地。送院后,确诊患上末期乳癌。慈济志工—陈师兄为Aunty Loi向福利部申请推荐信后,入住净愿慈怀之家。
Aunty Loi 刚到净愿时,可以自理,精神状况尚可。唯她的癌症肿瘤已爆裂,必须每天清洗伤口,而且非常的疼痛,就算服用了吗啡,她也会叫苦连天,甚至推开护士的手。因此状况,隔天的早上,护士便请我帮忙安抚Aunty Loi,好让她能顺利为Aunty Loi清洗伤口,我立即答应了。
在未洗伤口前,我与Aunty Loi 聊天,并问她是否有宗教信仰。她说没有但不排斥佛教。我接着问她:“你会念阿弥陀佛吗?”她回我说:“阿弥陀佛,才四个字,当然会念,但你要陪我一起念,不然我会忘记。”我便答应她,待会护士会帮你洗伤口,我们一起念阿弥陀佛OK?“她不断点头说好。
护士为她清洗伤口时,我在旁一边唸佛,一边协助护士清洗伤口。同时,Aunty Loi 也握着我的手,随着佛号一起唸佛。虽然清洗伤口过程中,Aunty Loi 有时还是会喊痛,但起码她不再推开护士的手,让护士能顺利为她清洗伤口。
后来,每次清洗完伤口后,她总是向我们说谢谢。我就回她说:“我也谢谢你让我们有机会为你服务。虽然疼痛,但你从不会拒绝我们为你洗伤口,真的不容易”。
Aunty Loi 知道自己的时间剩不多,而她最放不下的是大儿子。她每天拿着钱包里放着的儿子照片来看。她说自从去年行动管制令以来,她已一年多没见过她的大儿子。因为她在彭亨州工作,大儿子则在雪兰莪州。于是,经慈济志工—陈师兄的协助下,成功联络上Aunty Loi的亲属及她的大儿子。同时,也安排他们重逢的机会,场面非常温馨。在此,感谢慈济志工们陪她看医生和让他们有相聚的机会。
随后,Aunty Loi 的身体状况欠佳,无法再自理,胃口也开始减少。在她往生的前一天,她呼吸开始变慢,不想再进食,讲话也没力了,只能用手势来沟通。由于在行动管制令期间,家属无法来陪伴她到最后。我便问Aunty Loi 是否要与家人视讯?她点头后,我就联络她的家人。虽然,Aunty Loi 和其家人无法面对面的陪伴,但透过视讯还是能感受到场面的温馨。
Aunty Loi 的姐弟和侄儿女们都答应会照顾她的大儿子,请她放心,无须挂碍,Aunty Loi 笑着点头致谢。
好不容易,终于联络上Aunty Loi 的大儿子(因无法透过电话联络,Aunty Loi 的姐姐特地去他的工作地点找他)。Aunty Loi 一看到他的儿子,眼泪不禁流下,手势不断的比 “我爱你”。因大儿子无法讲话,就不断地合掌,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。我当时也被这场面感动,但我还能做一件事就是带领他们一起念佛,让Aunty Loi能够持续的保持正念。
一直以来,Aunty Loi 与她的大儿子的沟通是以抚触的方式交流。而现在隔着屏幕,只能以心灵沟通。一边念佛,一边为彼此的祝福。
隔一天的凌晨,接获Aunty Loi 往生的消息。心中唯有祝福并念着佛号,愿Aunty Loi得以保持善念,往生善趣。
慈悲网【心·闻·串·烧】
一发一善愿
文|云水僧 图片提供|净愿关怀之家
2021年7月26日上午收到“净愿慈怀之家”宝美师姐传来“剪发.捐发”的照片及片言之语:“法师,可帮忙写短文放脸书,之前有写过她的生命故事。”二话不说,欣然答应。稍稍倾着头,望着照片中的她,脸面舒开,发自内心的喜悦;右手拿着一束15公分的长发,左手比着胜利的手势,仿佛走在生命边缘,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与喜悦。那抹灿烂的微笑,令我动容,也是两年关怀以来,久违的笑容。但,写文章不能仅凭几张照片,片言只语的交差了事 。总得了解她为何有捐发的念头?留长发的过程、捐发后的心情等,于是隔天前往净愿探访她。
翌日,来到净愿,走到她床头,她微笑的对我说:“昨天宝美师姐帮我剪发,然后把头发捐给癌友当假发,很欢喜。”顺着她的话题,问道“那是您的心愿吗?为何有此想法呢?”她回答说:“因为对面Uncle Leong,他是末期大肠癌患者,生前跟我说,他孤苦无依,健康时没珍惜生命,也没为社会贡献;病了无人照顾之苦,冷暖自知。幸得,净愿慈怀之家的收留,让我的病有所医,老有所归。死后,将遗体火化,不如捐赠大体给医学生做教学用途,还能被善用,何尝不是另一种贡献于社会呢?”Uncle Leong 的想法,感动了我。我虽然没有如他 “赠大体捐“的伟大,至少我想临终后,可以“捐赠器官”,如眼角膜给需要的患者,让他重见曙光。”这是我最初的想法,后来赛华义工知道后,建议她说:“目前疫情严峻,医院爆棚,医护人手不足,临终时,想捐眼角膜,医院未必能及时处理,心愿未必能了。不妨以“捐发”给癌友,帮助癌友重建信心。”对于义工赛华的建议,她放在心里,决定留长发,以“捐发”代替“捐赠器官”。
她说,这一束长发6寸长(约15公分),我用2年多的时间,才达到“捐发”的长度。尤其是天气闷热时,长发让人恼火,特别受罪,但想到这是我生命尽头,唯一能回馈社会的事,能以爱相伴脱发的癌友,让他们重新出“发”。过程的辛苦与煎熬,都是值得的!此时,她微微闭着眼,说到:“如果生命还允许,我想要第二次捐发!”顿时,彼此沉默地望着对方,答案已在心中。
她是乳癌末期病患,从小是名孤儿,已婚。先生是一名拉电散工,育有一名特殊儿子,今年12岁,就读特殊学校。于2016年被诊断为乳癌初期,错失黄金治疗期。2019年8月,因乳房疼痛,她到国家癌症协会看诊,检查结果,癌细胞已侵入脊髓,形成转移性脊髓压迫症(Metastatic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MSCC),导致她下半身瘫痪,已无法治疗,只能回家接受居家安宁疗护(Hospice Care)。
婚后,一家三口流离失所,浪迹萍踪。先生是拉电散工,哪里有工程,就往哪住;住的是老板提供给员工组屋的其中一间房间。组屋内无电梯提供,如今下半身瘫痪,又如何走的上去呢?先生如何分身照顾她及孩子呢?医院了解状况后,于2019年10月个案转介到Setapak净愿慈怀之家,接受末期临终照顾,一切费用全免,而孩子的教育费及生活费则来自社会福利及善心人士的协助。
许多孤苦无依患者的生命故事,告诉了我,当病治不了,命救不回,生命的尽头,仍心存善念,给自己也许是最后一次“自利利他”的行善因缘。冀望这篇平凡癌友的生命故事,能点亮我们每个平凡人心中的烛光!纵然,走在生命的尽头,依然可以“化作春泥更护花”。